第(2/3)页 言罢,他疾步离去,石青蟒袍翻起流光弧线,脚步急促,唯恐片刻迟滞了皇命。 乾隆重新坐回西洋式软榻,太监恰到好处奉上一碗冰镇酸梅汤。 琥珀色的汤汁在水晶碗中泛光,浮着两颗鲜红樱桃。 他轻抿一口,凉意入喉,却难平胸中暗涌。 目光再度投向天幕—— 萧衍的视频已渐渐淡去,鎏金辉芒散尽,西洋楼重归寂静。 然那因执念生出的悲剧,却如烙印般,深刻在乾隆的心头。 “朕自登基以来,安抚回部,开博学鸿词之科,广揽英才,只为江山稳固、盛世长青。” 乾隆放下水晶碗,语声低沉而庄重: “若帝王沉于虚妄,宗室怠于政务,再盛之世亦将倾覆。” “萧衍的覆灭,正是给朕与天下的警钟——‘务实’为治国之本,‘担当’乃君王之责。” “若有似萧衍者,将江山黎庶视作儿戏,朕定斩不赦!” 夕阳倾洒,金辉穿透玻璃穹顶,映在鎏金铜瓦上,流光柔和。 远处海晏堂喷泉滴水声与暮钟声交织。 似为这场关于“虚妄与务实”的训诫,画上沉稳的句点。 乾隆取起案上的怀表,指尖轻抚表壳精雕的卷草纹,心念暗起: “大清之盛,非诵经祈福得来,乃太祖太宗征战疆场,圣祖世宗勤政为基,再有朕数十年励精图治。” “此盛世当以‘实’为骨,以‘责’为魂。” “唯有如此,方能万代长安,江山不朽。” “萧衍之鉴,朕铭于心,朕之后嗣,亦须铭记!” 念及此,乾隆心头微沉。 脑海浮现昔日诸帝警世之举—— 嬴政命宗正寺编萧衍之过以戒宗室! 李世民令翰林院修贞观政要明昏君之祸! 朱元璋更在大明律中设“禁虚妄”条! 此想法一出,心中既慰且惘。 “萧衍的错,在于忘了帝王肩上的黎庶苍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