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陆吾神兵-《借天之九番玄兵》


    第(2/3)页

    所有人都在附和地笑着,却只有名为子寰的将领抱拳施礼,待到所有人的笑声都淡了下去之后他开口对着银獒说道:“大将军,要是说关于攻打囚牛之国之事,微臣不敢妄言;只不过有一件事情,臣觉得恐怕有些不妥,恐要生变。”

    “你说。”

    “大王可还记得那负屃之国的亡国储君,九半?”子寰开口,而后微微抬头看了看银獒的脸,却发现银獒的脸上一瞬间闪现出一种不太自然的表情。他自知自己有些说错话了,可话到嘴边不得不说,此时若不说完他恐怕会死得更惨。于是,尚未等银獒开口,他便赶忙继续说道:“臣近日听闻,那逆贼九半前几日似乎在追杀某人到了安雄之城,而后铩羽而归;近日又由胡琴城中赶往乐岩山脉之中,而我睚眦之国的妖鸟多罗罗部队便是身处乐岩山脉中的,臣以为......”

    “哎我说子寰啊,你就是多心了!”名为子寰的将领的话尚未说完,旁边一人便拍了拍他的肩膀打断了他的话语。“先不说那九半的修为是什么样的,就算他是半圣境界的强者,怎么难道还能一个人灭了我国的多罗罗大军么?要知道多罗罗之主可是圣境的妖兽,绝非以常理记的怪物啊。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是圣境高手又能怎么样?蚁多咬死象,多罗罗大军不可能溃败的!”

    “就是就是,要我说啊,那名为九半的人死在多罗罗大军之下才好。”

    “没错啊,这样我们还免去了一个心腹大患呢哈哈哈哈......”

    众人附和着说道。

    尽管如此,子寰的话还是在银獒的心中留下了痕迹。他仔细地想了想那名为子寰的将领的话语,觉得不无道理,但转瞬间就释然了。世间事千种万种,怎么可能就那么巧合呢?于是他大手一挥,对着所有人说道:“诸君,多虑了。”

    “首先,那负屃之国的乱臣贼子绝不可能是半圣甚至是圣境的高手。我曾与他交手,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让自己的修为境界获得如此迅速的提升?想必你们也知道,有的人终其一生甚至连半圣境界的修为都达不到,我能有今天的修为境界,那也是在父王栽培之下才能够做到的。”说到这里,似乎是因为情绪上的波动,银獒猛地就释放出了自己体内的修为气息,赫然就是半圣境界的修为。

    其实在场的诸位之中,没有人知道银獒是如何活过来的。他们只是听闻储君银獒在捉拿逃犯的过程中重伤不治,可没过多久银獒却又活生生地站在了他们的面前,于是所有人便只能将其理解为一种破而后立,否则还能怎么办呢?

    银獒放出了自己半圣境界的修为气息,诸位将领立刻齐声恭维道:“储君英明神武,那乱臣贼子怎能与储君相抗衡。”

    似乎是这种恭维话听得太多了,银獒轻蔑地笑了笑而后摆摆手制止了这群人的恭维。他可是睚眦之国的储君,也是这个国家未来的主君,君王,又怎能不知道这帮人的心思?实际上这些年来一直埋在银獒内心的一个疑问就是,睚眦之国明明是最为好战的国家,人民应当是豪迈而果敢,个个都是奋勇向前的战士才对,为什么这群官员却一个又一个地,个个比着嘴甜如蜜呢?他不懂,一时半会也不想懂。此时他被封了征南大将军,只要打好自己手头的仗就好了。但是为了安抚众人,顿了顿之后他继续说道:“其实说实话,如果那个九半去了乐岩山脉之外的其他地方我都会颇有担心,但偏偏他却是去了乐岩山脉,简直就是送死。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众将领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其实大家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油子了,九国之中的行军路线与地图更是牢记于心,甚至有几位还参与了上次覆灭负屃之国的那场战争,谁又不知道个所以然呢?不说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是为人臣,为了给储君一个面子罢了。

    见到众将领摇了摇头,银獒的内心猛然有些失落。可他似乎这一瞬间又想起来那段不愿意被记起的过去,而后便开口,对着面前的众人说道:“因为那乐岩山脉就是虎豹狼窝,他九半闯进去,不过是狼入虎口罢了。”

    “难道我睚眦之国这些年来就真的没有兵力独自灭掉囚牛之国,而后又必须要借着嘲风之国的兵力来行事么?当然不是这样。乐岩山脉之宽广,是横亘在囚牛与睚眦之间的一个巨大阻碍,战线拉得太长会对两国都产生极大的危害,更容易让第三者趁虚而入;而乐岩山脉其中的凶险,就是一个半圣境界的强者独身进去都不一定能够完全活着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睚眦之国要进攻囚牛甚至需要通过降服妖鸟多罗罗大军来完成的。”

    “一旦攻破了囚牛之国,那么征服霸下也不过是探囊取物罢了。况且霸下之主早有与我们联军的倾向,如此一来九国之中半数尽归我等之手,何尝不快哉?”

    说这话的时候,银獒的眼睛中散发着炯炯有神的光芒。其中似乎是有着天地有着苍生一般,那却不是怜悯,而是征服的欲望罢了。

    用眼角的余光扫到了自己面前的那些将领似乎是都想要说什么,大概也就是些奉承的话了。银獒没有让他们说话的打算,反而是话锋一转,冲着大帐门口喊道:“传令兵何在!”

    “属下在!”随着银獒话音的落下,一个传令兵瞬间出现在了大帐的门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