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人才与制度(上)-《水浒豪杰传》


    第(2/3)页

    许贯中忙给吕方解释道:“吕将军,那完颜部落在深山远林中,括地万里。他们要是躲进深谷幽林中,你觉得我军要出动多少人才能搜到他们,才能消灭他们?更何况我军现在主要敌人是辽国,不可能分出太多兵力去对付一个小小的部落,以免影响到我军攻打燕云的计划的!”

    吕方听到忙躬身拱手说:“末将愚昧,竟然口出狂言,还请王爷赎罪!”

    史进拍拍吕方的肩膀说:“我知吕将军忠心,一心想替本王解忧。本王又怎么会怪罪你呢?”

    安抚了吕方,史进转头对许贯中说道:“贯中,之前你说有三大难题。说了两项,最后一项是什么?”

    “官吏!”许贯中说道:“王爷现在占地极广,之前辽国委任的契丹贵族官员,是不敢重用。因此各州县所缺的官员甚多。虽然辽国当中有不少汉人,渤海人都投靠了我军,但毕竟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缺口。微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招募人才,为王爷所用!”

    史进听到,问道:“那以你之见,有什么办法可解决这个难题!”

    许贯中继续说道:“微臣以为当三管齐下,一是兴办学堂,开科举,培养忠于王爷的文士。不过这办法见效比较慢,要当成长期政策来实施。现在王爷可以发布征辟令,广招辽东贤才。不过微臣认为辽东这边有不少人都在观望,轻易不敢投靠王爷。最后能征召到多少人才是未知之数。因此微臣建议王爷以定襄王的名义在大宋发布招贤令!辽东潜力十足,但是还没有开发出来,现在人员稀少,物资匮乏。这是微臣一直不建议王爷现在就和大宋决裂,要用四州之地换取王爷爵位的原因之一。这样王爷就能从大宋哪里获得大量物资意外,还能招募文士。大宋开科举多年,多次增加录取名额,现在大宋文士很多。甚至一个官职有两个人同时在担任,还有四五个人在排着队等着。有不少文士因此只能闲置,无所事事。东京居大不易!王爷要是发布招募令,必然会找到不少不甘平庸,贫困潦倒的文士。可大大缓解王爷人才之困!”

    史进听到,陷入了沉思了,分析许贯中说的各种办法利弊得失。

    只有亲身到了辽东,史进才知道治理辽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读几本圣贤书,看几遍文章就能胜任的。

    之前辽国契丹族为了统治各地民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在辽国建国初这很有利于辽国的快速稳定和治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政治制度就不适合了。因为随着上百年的时间,不少民族都学会耕种,稳定了下来。而且辽国的领土一再扩大,民族也不再是局限于汉族、契丹族两族。

    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再采用契丹之前简单的“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就不适合了。

    就如同契丹人是游牧民族,为了寻找合适的草原会四时流动。

    女真族是鱼猎民族,主要靠捕鱼、打猎为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