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招贤风云引苍黄-《当特种兵来到大秦》


    第(3/3)页

    在他谨慎周到的操持下,陆续来秦的二百多名山东士子,总算留下来了一百余人。其余一小半,都是忍受不了秦国的种种穷困,回头走了。

    剩下的这些人也还算不得稳定,这一点最教景监头疼。士人们读书习兵,为的就是个功业富贵。论做官,到得秦国就是做了大夫,也不如魏国一个小吏富裕丰华。

    论治学,齐国稷下学宫给士子的待遇比秦国好过百倍。在这种积贫积弱的情势下,有士子入秦,已经是破天荒了。至于来了又走,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儿,只有尽心尽力的留几个算几个了。

    景监连看了两遍花名简册,也没有发现他心中的那个名字。

    真奇怪,百里老人捎来书简,分明说此人已经入秦,却为何还没有到?

    他一想到在安邑洞香春对弈的白衣士子,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冲动和敬慕。

    此人若能入秦,定可大有作为。可是,他为何不见呢?莫非也是来了又走了?

    心念及此,景监心里顿时感到空落落的。想想还是先做眼下的事吧,那种可遇不可求的事儿想也没用。

    他起身离座,收拾好简册,准备到招贤馆等候秦孝公。今日,国君要到招贤馆看望入秦士子,还要宣布对士子们任用的办法,是最要紧的日子了。秦风正好到来,两人就能够一同前去。

    秦国招贤馆在南门内城墙边的一条小街上。

    这里原来是一座旧兵器库。实在没有现成的庭院房屋,景监便找栎阳令子岸和卫尉车英商议,将旧兵器般出,腾出了这座带有庭院的府库,经过紧急修葺,尚算过得去。

    大门前,临时赶起来一座石牌坊,门额正中是老石工白驼刻的四个大字——正国求贤。

    庭院内围成方框的四排青砖大房,分割成一百多间小屋,入秦士子人各一间。

    景监亲自督办招贤馆士子们的饮食,保证了招贤馆士子每日三餐皆有肉食和白面烤饼。

    这在当时的栎阳,已经是超豪华的生活了。

    因为在秦国,连七十岁的老人也不能做到日有一肉,即或国君秦孝公,也至多是三日一肉食,而入秦士子却是餐餐有肉,谈何容易?

    仅此一点,已经在栎阳城大为轰动。国人们每日闻着招贤馆飘出来的肉香,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儿子讲这样的话:“看见了么?想天天吃肉,就得有本事进招贤馆。”

    听见竟有士子逃走,栎阳庶民气得牙根发痒,纷纷大骂:“鸟!全撵跑算了!”“吃了个肚儿圆还跑,忒没良心!”“没了了他们有甚打紧?老秦国照样打胜仗!”

    骂归骂,气归气,栎阳老秦人终究还是非常敬重这些士子。但凡在城中遇到招贤馆的长衫士子,憨厚的秦人莫不垂手让道,在店铺买杂物,店主更是将价钱压得奉送一般。引得招贤馆士子们无不感慨,每日聚餐时大谈秦人的憨朴厚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