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重返栎阳人消瘦-《当特种兵来到大秦》


    第(1/3)页

    族老点点头,高声道:“咥肉——!”

    瘸子高兴的跳起来蹦到篝火前,拿出一把短剑,极其利落的将烤野羊割成许多大小一样的肉块。两个赤脚男孩子飞跑着专门往每人面前送肉。

    惟有卫鞅面前的是一块肥大的羊腿。肉块分定,一位一直默默无言的红衣老人站起,从腰间抽出一支木剑,肃然指划一圈,高声念诵起来,“七月流火,天赐我肉,人各均等,合族兴盛——咥肉!”

    村人们欢笑一声,各自抓起面前的肉块。村正和族老向卫鞅一拱手,“客请。咥!”

    秦风远远看着,被秦人这质朴的仪式彻底震撼了。但他也没有现身,只是看着。

    卫鞅知道,秦人将吃叫做“咥”。

    这是极古的一个字,本来发源于周部族。《周易》的《履卦》就有“履虎尾,不咥人,亨。”的卦辞。

    《诗经·卫风》也有“咥其笑矣。”的歌词。老秦部族与周部族同源,又继承了周部族的西土根基,周部族特殊的语言自然也就在秦人中保留了下来。

    周部族东迁洛阳后,悠悠数百年,大受中原风习的渗透影响,反倒是丢失了许多古老的语言风习。这个“咥”字,便成了秦人独有的方言!被东方士子讥笑为“蛮实土话”。

    卫鞅却觉得这个“咥”字比吃字更有劲力,口至食物便是“咥”,多直接!“吃”字呢,绕一大圈,要乞求才能到口,多憋气?所以他到秦国后,很快便学会了这个“咥”字,一坐到案前,拿起筷子说一声“咥!”便立即开吃。几次惹得侯嬴哈哈大笑。

    此刻,卫鞅也笑着拱手道:“多谢。咥!”便在欢笑声中和村人们一起啃起了烤羊肉。卫鞅撕下一半羊腿,递给身旁的村正女儿道:“给你吧,我咥不了的。”女儿粲然一笑,便拿过来放在手边。

    瘸子尖声喊道:“来,山唱一支——!”

    便有山民吹起呜呜咽咽的陶埙,村民们一齐用木筷敲打着陶碗唱了起来: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作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陶埙呜咽,粗重悠扬的歌声飘荡在夏夜的山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回到老村正家里,看天上月亮,已经是三更将尽了。

    老村正只有一间两开间的砖泥屋,显然无处留客。卫鞅对风餐露宿有过锤炼,坚持要睡在院子里。

    可老村正夫妇无论如何不答应,说山风要受凉,硬是要他睡在靠近窗户的墙下。这个位置和老村正夫妇一家仅仅隔了一道半尺高的土坎儿,老村正说,那里是专门留宿贵客的,冬暖夏凉哩。
    第(1/3)页